3.2.2 公共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、运营成本高、设备专用性强、市场需求不确定、投资回报期长。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、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,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。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,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,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,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。 3.3 物流技术借鉴 3.3.1 采集加工阶段: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,适时采摘、正确预冷,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。 3.3.2 冷藏储存阶段: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。 3.3.3 运输配送阶段: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。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,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,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。 3.3.4 出库销售阶段: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,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。 4 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.1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,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,整合资源,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。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,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,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,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,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。 4.2 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,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;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,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“冷链服务提供商”;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,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,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。 4.3 改进冷链物流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(WSN)技术,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,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,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,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。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,减少能耗及碳排放。 4.4 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 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,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,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,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。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,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,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,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。 4.5 试行直销化模式 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,建立生产直采点,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、消费者,精简流通环节,控制物流成本。采取冷链宅配方式,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。 5 总结与展望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苏州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。可以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有效控制,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农产品,解决食品安全隐患。合理地运用冷链物流中的多式联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,增强苏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 参考文献: [1]陈通,李思聪.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[J].北京农学院学报,2013(4). [2]卜梅兰.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及其发展路径分析[J].赤峰学院学报,2011(09). [3]冯琳.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探讨[J].交通企业管理,2010(9). [4]董理.日本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[J].世界农业,2012(12). [5]夏锦文.日本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1,8. |